当好筑廉“排头兵” ——南宁市纪委监委纵深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走笔
“站在时代的前沿,大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我们既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清廉机关、清廉模范、清廉窗口在我们的身边涌现。”……走进南宁市纪委监委,机关里的年轻党员们围绕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主题,热情洋溢地讲出自己的心声。
连日来,通过将自编自导的情景党课和演讲进行展示,南宁市纪委监委的党员干部们将该市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经验做法演绎出来。如今,清廉机关建设成了南宁市纪检监察干部热议的话题。
2019年7月以来,该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持续创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四型”模范机关为抓手,迅速制定清廉机关建设的“施工图”,先行先试,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首府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作了大量有益探索和创新,让清廉机关建设蔚然成风。
“清单式”管理:形成一贯到底的工作格局
清廉机关建设不只是“喊口号”“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要干出成效。
为了夯实清廉机关建设基础,南宁市纪委监委对清廉机关建设各项工作实行固定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对12项重点工作向委领导班子、机关党支部列出“提示清单”,同时,将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跟进、“上墙销号”,确保任务逐一得到落实,无漏项缺项。
清单列好了,如何保障落到实处?南宁市纪委监委建立了常委会每季度一次清廉机关建设情况研究分析,机关党委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书记例会,党小组每周一次清廉机关建设专题学习“三个一”制度。从开列提示单,到相关责任部门反馈落实情况,再到机关党委核查任务完成质量,“清单式”管理形成了责任具体、环环相扣的“责任链”。
“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提升了清廉机关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清单式’管理,切实解决了机关各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目标模糊、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压实了责任,推动形成清廉机关建设一贯到底的工作局面。”南宁市监委委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谢宏栋表示。
强考核激活力:厚植生根发芽的沃土
最近,南宁市纪委监委机关党委工作人员忙着汇总各党支部在融合业务和清廉机关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开展每季度“最强党支部”的评比打分。
“各支部大胆创新、补齐短板、创先争优,每次评比竞争都很激烈。”负责考核评分的机关党委干部陆莹说。
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基调,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是市纪委监委探索清廉机关建设的创新尝试。
南宁市纪委监委提出把2022年作为“作风建设年”的目标,深入开展增强政治意识的“凝心铸魂”行动、筑牢组织根基的“强基固本”行动、展现实干作为的“担当表率”行动、强化引领示范的“清风榜样”行动等“四大行动”,力争把清廉机关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市纪委监委还深入推动“六个一”工作法,将最能体现各部门特性、最出彩的工作、需要重点突破的中心工作动态作为重点考核内容,每季度组织党支部根据考核表进行自评打分、交叉检查,评选出清廉机关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强”的“最强党支部”,将考核结果作为选人用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做好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积极性。
支部“动”了起来,党员“跑”了起来,清廉之水“活”了起来。“融合每日谈”“邕好监督”“巡察小论坛”一批各具部门特色又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支部党建品牌相继孕育而生,推动清廉机关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厚积成势。
尤其是今年以来,南宁市纪委监委以“项目为王”督战考评、服务企业“直通车”等为抓手,突出抓好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治理,着力纠治政商关系不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利益交换问题,全力扫清推进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作风障碍。
督廉政定廉规:过硬作风推动政风清爽
锻造清廉纪检监察队伍,锻造全面过硬作风,是清廉机关建设的题中之义。为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南宁市纪委监委落实“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着力在“督廉政”“定廉规”上下功夫。
南宁市纪委监委按照“一个标准、一套文书、一把尺子”的要求,制定了信访件办理、案件审查调查等办理各环节需要制作的文书、处置依据、审批程序及具体要求,自主编印的《监督执纪执法常用文书模板》《信访件办理文书模板》在全区推广;对重点岗位严督严查,着力排查整治机关防控廉政风险隐患,并深入开展干部监督“六进”活动,完善作风日常检查和通报督查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机关纪律作风情况。
“深化清廉机关建设,也是机关内部的政治体检,目的在于找出问题、改进工作、提升效能,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净化机关政治生态。”南宁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副主任梁丽说。
这股“廉风”不仅涵养了机关“大家庭”,还吹向了干部“小家庭”,全区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和家属走进“南宁廉洁文化主题园”,接受优秀传统中华文化清廉之风的教育。
如今,南宁市纪委监委建设清廉机关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机关每月开展“最美办公室”评比,以小作风推动“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习惯养成,大力推动清廉建设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形成“无红包医院”“廉洁文化进地铁”“凝心聚力强教育”等一批富有行业特色的清廉建设品牌,形成良好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