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老区人民心中永远的邓政委

文章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作者:覃嫱嫱    时间:2022-07-19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打印    分享:

  • 微信或QQ扫一扫

1929年,邓小平和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成功发动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据有关文献和史料记载,从1929年10月至1930年11月,邓小平在左、右江地区生活和战斗历程中,先后在田东的时间长达近半年之久。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深深镌刻着他的光辉形象,传颂着他当年的战斗历程。

 

“工农的东西得来不容易,一草一木不得损害;红军处处爱护群众,莫把群众利益损害……”这是小平同志经常唱的一首歌。百色起义成功以后,红七军队伍的人员成分比较复杂,尤其是那些曾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拥有一官半职的人,一时恶习难改,这与红七军“以解除民众痛苦”的建军宗旨格格不入。于是,小平同志无论走到哪里,都带领同志们高唱这首《红军纪律歌》。他常常告诫大家,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30年7月,红七军在恩隆县(今田东县)平马镇集中整训期间,小平同志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深入基层访贫问苦。一天早上,小平同志在恩隆县赤卫军梁连长的陪同下,来到平马镇附近的一户贫穷人家的门口,就站着不走了。看着这间茅房的屋顶茅草已经霉烂,且穿了几个大小不等的窟窿,四周用泥草糊的墙壁也都坍塌了,见此情景,小平同志心情十分沉重。他们走进屋,只见一个老大娘蜷缩在一张破烂的棉被里痛苦地呻吟。大娘家原有9口人,前年闹灾荒,家庭变故,眼下只有大儿子和她相依为命,靠吃米糠、嚼野菜艰难度日。小平同志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眼圈红了。回到驻地,他从自己的津贴里拿出200个铜板交给梁连长,要他送去给大娘,同时吩咐梁连长马上带一些战士替大娘修好房子。他说,咱共产党就是为劳苦大众翻身才闹革命的,穷苦人咱共产党不帮谁帮!

 

第二天清晨,梁连长按照邓政委的吩咐带领40多名战士到大娘家,并将战士分成三个组:一组上山割茅草,一组上屋顶翻修,一组用草泥糊四壁。经过战士们一天的“奋战”,大娘家的房子终于修好了。临别前,梁连长拿出200个铜板交给大娘说:“大娘,这铜钱是邓政委送给您的,望您好好养病。”当大娘颤抖的双手从梁连长接过邓政委的铜钱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感动地说:“红军真好,邓政委真是‘甫伙’(甫伙,壮话穷人的意思)的贴心人啊。”

 

小平同志爱憎分明,他明确要求部队和苏维埃政府“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肃清反动腐化分子”。对群众检举、揭发的那些贪污腐化、变节分子总是坚决给予查处,决不手软。1930年秋,果德县果化区有个干部由于利欲熏心,居然打劫红军的物资据为己有,还侵吞军粮、军款,把粮食卖给滇军。这件事在全军和老百姓中造成恶劣的影响。小平同志怒火中烧,拍案而起。经过核实以后,他亲自率领红军战士到果化处决了这一革命队伍中的变节分子,维护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在根据地,小平同志不但以身作则,而且越是对领导干部,越是严格要求。比如,有人举报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雷经天的夫人杨金梅在财务方面有问题,小平同志亲自过问这件事,并指示裁判兼肃反委员会查个水落石出。

 

率领千军万马,攻城略地,饮马长江,作为一个豪情万丈的英雄,小平同志当之无愧;在一些平凡的小事和生活的细节中,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对群众体贴入微,爱憎分明,严于律己,同样体现了一个伟人的风范。几十年来,“邓政委”始终活在田东县人民的心里,并始终激励着无数田东儿女勇毅前行、不懈奋斗,推动田东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田东县纪委监委综合整理)

编辑:胡榕

主办单位:中共贺州市平桂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贺州市平桂区监察委员会

地址:贺州市平桂区平桂南路33号

邮编:542827

电话:(0774)12388

桂ICP备12003332号-1

桂公网安备 45110302000026号

贺州市平桂区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