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建设清廉乡村“形实魂” 筑牢瑶乡振兴廉基石
“在‘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朝东镇岔山村,既可以享用当地的油茶、梭子粑粑等特色美食,领略风土人情,还可以参观‘打铁铺’‘知青馆’等廉政教育基地,在游玩中接受熏陶,好地方!”一位广东籍游客到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游玩后不断称赞。
徐徐春风尽拂面,清廉乡村入画来。“建设清廉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这是在富川155个村(街、居)委会随处可见的LED大屏幕、横幅上的内容,一副“清廉乡村”的画卷正在全面铺开。
今年以来,为推进瑶乡清廉建设,打造廉政文化建设亮点和特色品牌,富川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从“形实魂”着手,深度研讨清廉乡村建设与推进基层治理的内在机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
清廉乡村之“形” 正在逐步构建
岔山村以良好的风貌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不仅实现全村116户525个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该村党总支部还被评为“五星级基层党组织”。为促进乡村振兴,岔山村在推动旅游产业、特色农业发展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岔山村风貌水平,把岔山村打造成乡村风貌提升“精品示范村”。
“岔山村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严格的党建制度,我们将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该村党总支部书记、自治区“劳动模范”杨志魁介绍。
这是该县纪委监委坚持以“廉洁文化”为指引,开展“清廉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富川通过不断提升乡村风貌水平,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强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建设凤溪瑶寨、古明城特色街区、神仙湖生态休闲园、下湾生态新村、国际慢城、浓郁瑶风的福利镇茅厂屋村、梦幻色彩的童话小镇虎头村、“新星网红”岔山村等一批具有瑶族传统古村落特色示范村。挖掘历史名人、清廉故事、家风典故、红色资源、知青文化等,以古城起义、潇贺古道文化、“石鼓传奇”“蝴蝶歌” 传唱、义氏族规等为亮点建设10多个村级廉政教育基地,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廉洁文化品牌。
清廉乡村之“实” 正在不断充盈
为持续做实“清廉乡村”建设,进一步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该县纪委监委组成由“室、镇、村”即党风政风监督室、乡镇纪委、村级监督委主任(委员)组成的“三级”监督队伍共计335人,着力建强基层廉情监督体系,切实解决“乡镇监督太远、村级监督太软、群众监督太难”的实际问题,实现村级监督有“位”更有“为”。
进一步强化村级党建工作,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等工作相结合,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扎紧篱笆,严管基层“微权力”,整合基层监督力量,以农村“三资”、惠民资金、民生项目为重点,切实解决监督“最后一公里”问题。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还着力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提高群众满意度。围绕“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的点”,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严肃查处贪污侵占等行为,处分7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8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清廉乡村之“魂” 正在全面筑牢
“以清为美 以廉为荣”的家风内涵不断丰富。该县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移风易俗,2021年积极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星级文明户评选、组建村级文艺队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评选第六批“讲良心做好人”先进典型27名,“新时代好少年”21名,组建文艺队伍20支,在全县范围内有效推动形成“向廉向善”的鲜明价值取向。
“传承清风”活动正在有序稳步推进。2021年底该县纪委监委大力挖掘优良家规祖训廉洁内涵,整理筛选出周氏、何氏、毛氏、义氏等10余则祖训家规;其中2022年组织“传承清风家规”启蒙礼活动3场次,其中小学一年级受众人数达90余人次,传承弘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美德,让清廉家风带动清廉党风,促进乡村基层治理有效有序。
“乡村主建、乡镇帮建、纪委督建”的工作思路正在实施。该县以建设“清廉乡村”为抓手,深入挖掘本地古代清官廉吏、党史故事,结合民俗文化中的清廉元素,因地制宜开展清廉文化建设,以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鲜明价值取向。强化道德教化作用,用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富川瑶族自治县纪委监委)
编辑:胡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