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打好立体监督战 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以前我们居住在偏远山区,交通不方便,生活艰苦。搬迁后生活环境好了很多,政府还帮我找到了工作,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一家五口人生活有了保障。” 近日,来自贺州市平桂区水口镇寨脚村的李连渊在家居公司边质检产品边说道。
李连渊是平桂区异地移民扶贫搬迁户。2016年,李连渊搬迁后,面临着就业渠道少、缺少劳动技能等就业难问题,一时找不到工作,也放不下村里的事务,于是过起了搬迁点与村里两头奔波的生活。村里种养收入甚少,搬迁后开支又增大,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平桂区纪委监委督查组发现,像李连渊这种就业难的搬迁户不在少数,便将该情况向该区政府反馈,并督促该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全面强化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安置点后期政策扶持,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问题。今年,李连渊在政策扶持下顺利入职家居公司工作,使其能在安置点稳定生活。
今年以来,为确保异地移民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平桂区纪委监委针对异地移民扶贫搬迁后的后期扶持工作,立足职责定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打起了一场立体监督战。
“我们通过开展‘嵌入式’‘多元式’‘动态式’监督检查,打好立体监督战,强化对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安置点后期扶持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压紧压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督促政府部门加大扶贫搬迁安置点后期扶持力度,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使群众搬迁后真正能住得放心、过得安心。”平桂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道。
开展“嵌入式”监督,严格执行政治监督日常检查工作机制。平桂区纪委监委联合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入到乡镇(街道)、区直单位、企业等,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就业渠道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做深做实“嵌入式”监督,倒逼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今年以来,共对该区42个扶贫项目建设情况、3000万元扶贫资金管理使用、5个公益性岗位以及一批就业平台建设等开展“嵌入式”监督,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2个,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13人次,以严的纪律护航,确保搬迁群众后续扶持有保障、就业有渠道。
开展“多元式”监督,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将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一中心九功能”的后续管理服务,一站式、登门式服务以及30余个子项目的惠民服务列入日常监督范围,通过不定期对扶贫移民服务中心大楼移民、人社、医保等10多个部门或窗口“一证通办”服务、搬迁群众“一住即享”政策落实等开展明察暗访,确保政策惠及群众、服务到家门口,让搬迁群众生活服务有保障。同时,开展“动态式”监督,及时摸清有劳动能力搬迁户就业底数及劳动技能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及培训机构,开展各类业务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搬迁群众就业技能,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目前,该区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一批、组织化开展劳务输出一批、政策扶持就业一批等,实现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每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4383户11033人,解决特困人员就业60多人,组织开展各类业务技能实用技术培训144期(班次)。同时,该区纪委监委严肃查处后期政策扶持中顶风违纪、不作为慢作为、吃拿卡要等问题,今年来共开展对移民、人社、教育等相关责任部门监督检查2次,处置扶贫搬迁相关信访问题线索3件,立案2件,给予党纪处分1人,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4人。(贺州市平桂区纪委监委 莫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