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桂区聚力“四个三”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近年来,平桂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三个强化、抓好三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打造三个品牌,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坚持三个强化,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区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召开工作推进会、协调会6次,累计投入六十多万元经费,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印发了《平桂区配合贺州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活动工作方案》《平桂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沙田镇新民村)三年帮扶方案》《平桂区创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创建任务分解落实,推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活动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综合性督查和绩效考核内容,定期开展督查,听取民族团结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协调解决民族团结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4个。
二、抓好三个关键,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宣传教育载体。一是发挥好传统媒体平台宣传作用。充分发挥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主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的先进事迹,不断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二是运用好新媒体平台发挥宣传作用。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动态、民族团结进步视频1000余篇(条)。三是组织好重大活动宣传。以“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槽碓村“庆国庆 迎中秋 话脱贫” 森林之夜音乐会、马窝土瑶文化节、“感党恩 跟党走——‘壮族三月三’线上民族文化宴”、“‘壮族三月三 民族体育炫’民族健身舞(广场舞)比赛”以及迎“五一”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职工体育等系列活动,扩大宣传影响力。大力开展“七进”活动,举办专题培训班3场,大型文艺汇演十多场,累计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2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一百多块、宣传标语二百多个。
三、突出三个重点,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保障支撑。以“资金帮扶”“项目帮扶”“就业帮扶”等三个重点为抓手,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共奔小康。一是突出资金帮扶。“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19亿元,其中2018—2019 年共筹措落实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16亿元、发动34家企业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助推“土瑶”聚居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使“土瑶”群众战贫斗贫能力实现了质的跨越。二是突出项目帮扶。在20个少数民族贫困村累计实施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1900余个,其中在“土瑶”聚居深度贫困地区实施872个,投资4180万元规划实施“秀美槽碓,幸福‘土瑶’家”文旅康养宜居区、新民村集体经济茶园观光体验区、狮东村大冲老寨“土瑶”风情游、明梅顶自然风景区等4个文旅农旅项目,进一步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和发展环境,为实施产业脱贫项目奠定坚实基础。三是突出就业帮扶。累计举办各类扶贫培训班285班次,培训劳动力12139人,其中为6个“土瑶”聚居深度贫困村培训职业技能工种589人,下沉“土瑶”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9期,参培贫困群众352人;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共29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累计九万三千多个,有序组织24个深度贫困村1233名贫困劳动力农民工转移新增就业,帮助983人“土瑶”群众实现就业。
四、打造三个品牌,树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典型。一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出版了《平桂土瑶》《七彩盛会·魅力土瑶》等书籍,制作或与上级媒体合作创作了《秀美土瑶 圆梦脱贫》《长鼓激荡的回声》等专题片和画册,建立了沙田镇土瑶文化展览馆、金竹村瑶绣馆、平桂区土瑶生活馆等各类展览馆5个。贺州平桂盘瑶度戒、平桂瑶族唢呐等一批体现民族优秀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获自治区级非遗称号。创作出具有“平桂特色”精品节目,《歌堂夜》《醉美壮乡》《瑶山夜雨》等一批原创节目在全国、全区文艺赛事中获得了奖项。二是打造社会治理品牌。建立完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机制,着力打造“三支队伍”,进一步做好对民族关系趋势的预测研判。先后印发《关于完善平桂区三级宗教网络和两级责任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将基层宗教工作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通知》等3个文件,充实区、乡镇(街道)、村三级的宗教工作力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管理机制。举办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培训班2次,培训人数约400人,宗教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8.39%。三是打造示范典型品牌。扎实推进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连队、宗教场所等“七进”活动。以重点培育一批如区文旅局、平桂区文华学校、贺州市天洲茶业有限公司、文华社区等示范单位为典型,以自治区扶贫办结对挂点打造沙田镇新民村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契机,建立和推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工作机制,全面巩固和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近年来,共有11人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1个单位获得贺州市、自治区级以上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