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瞿秋白致妻子杨之华(1929年7月15日)
之华:
临走的时候,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竟徘徊着。
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明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的了解那“天涯”的意义。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其实双双栖宿的海鸥,有着自由的两翅,还羡慕人间的鞅掌。我俩只是少健康,否则如今正是好时光,像海鸥样的自由,像海天般的空旷,正好准备着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之华,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独伊想起我吗?你一定要将地名留下,我在回来之时,要去看她一趟。下年她要能换一个学校,一定是更好了。
你去那里,尽心的准备着工作,见着娘家的人,多么好的机会。我追着就来,一定是可以同着回来,不像现在这样寂寞。你的病怎样?我只是牵记着。
可惜,这次不能写信,你不能写信。我要你弄一本小书,将你要写的话,写在书上,等我回来看!好不好?
秋白
七月十五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 ,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主编中共中央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中央中央局委员。1927年4月至5月任中共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6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至1928年7月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主席。 1928年7月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中央执委会主席团成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23年底,杨之华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当时瞿秋白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两人在这里相识、相恋。1924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结婚。这是瞿秋白1929年7月15日在旅途中写给妻子杨之华的信, 瞿秋白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浓浓爱意。
1935年2月初,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突围转移途中不幸被捕,他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6月18日临刑前,瞿秋白坐在一块平地上,说:“此地甚好。”尔后从容就义,时年36岁。瞿秋白牺牲前,被解押在汀州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部,师长是宋希濂。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多年后去找过宋希濂,宋希濂说:“瞿先生是唱着红军歌、国际歌,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胜利万岁走向刑场的。”(桂林市纪委监委)